他13岁开始打工,花了66年成亚洲漆王,被称为新加坡首富!

说到潮州商人,很多人会想到李嘉诚。但其实还有一个人,也是潮州商人,而且中国很多人都用过他的产品,他就是立时集团的创办人和立邦品牌的草创者,涂料界的传奇——吴清亮。

他13岁开始打工,23岁赚了人生第一桶金,28岁开第一间涂料商店,35岁创立立时集团,79岁成为亚洲漆王,88岁被称为新加坡首富。

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。

13岁开始打工,23岁赚第一桶金你不能决定出身,但能选择未来

从白手起家到赚取第一桶金,吴清亮花了10年时间。出身贫寒,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。吴清亮祖籍潮州,出生新加坡,一家人因为战乱来到新加坡打工,父亲没有工作,一家人依靠母亲在洗衣店工作及姐姐卖街头食物谋生。没过多久,二战爆发,日本攻打新加坡,13岁的吴清亮上了5个月的中学就被迫辍学,被父母送到亲戚那里帮忙卖渔网,一卖就是三四年。在亲戚那里打工攒了点钱后,吴清亮开了一家销售碳酸汽水的公司。但因为经验不足,公司很快倒闭。后来,他回忆起这段经历,说道:“没有经验可言,我们破产了,一切都结束了。”这下碰壁后,吴清亮意识到自己的不足,他还要继续沉淀,积累经验。既然想学好东西,那就得从基层做起。接下来的4年半,吴清亮都在一家五金店当学徒。虽然工作很辛苦,但却锻炼了吴清亮吃苦耐劳、脚踏实地的精神。

虽然做着小学徒,但吴清亮心里始终没忘记要成为一名老板。他又攒了一些本钱,准备大干一场。观望市场后,他终于逮到了一个好机会。1949年,趁着英国拍卖二战剩余物资,吴清亮用便宜的价格买了别人不要的废漆、废料进行加工,调制成自己的鸽牌油漆。一边摸索废物利用,一边翻找化学书籍、请教化学老师,吴清亮慢慢做出了名气,很多人有了废漆就来找他,都叫他“臭漆王”。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,国家限制进口商品进新加坡,本地化产品有了爆发机会。吴清亮的业务大卖,他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。当时,吴清亮23岁。花了10年时间,吴清亮从打工仔逆袭成老板。

他出身贫寒,却从不埋怨环境;

他读的书少,却不断学习技术提升自己;

他没有后台,却不断挖掘商机主动出击。

因为吴清亮的努力,他的油漆生意蒸蒸日上。28岁时,他开了第一间涂料商店,由于他既有技术又有知识,很快就被日本著名老字号油漆制造商“日本漆”看上,获得日涂的经销授权,并在4年后成为日涂在新加坡的代理商。在这之后,吴清亮的事业开始开挂。

35岁创办立时集团,抓住机会不断进击,专注做好涂料事业

大跃进时代,流行一句话:“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大产”。吴清亮的人生就是在不断进击。生意做起来之后,吴清亮逐渐意识到小工厂模式并不能满足他的野心。与日漆合作后,吴清亮果断抓住机会,与其合资成立了新加坡立时集团,他掌握六成股份。没过多久,双方合资设立的首家工厂新加坡生产工厂开始运作,主要生产“Nippon Paint”品牌的建筑涂料产品,当时“立邦涂料”的中文品牌名还没有得到命名。没有了小工厂模式,也摆脱了“臭漆王”的称号,吴清亮的生意得到了世界一流的先进涂料技术的加持。接着,业务迅速往周边的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泰国等市场扩张。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,吴清亮又紧抓机会,借着当时涂料稀缺、价格大涨特涨的时机,立时集团上了一个新高度。这时候,涂料行业迅猛发展,尤其是亚洲。除了吴清亮的立邦涂料,亚洲涂料、伯爵涂料也在市场上热销,前景大好

立邦涂料20周年庆典(左数第4个是吴清亮)

此时的吴清亮已经46岁,但他仍然停不下来,他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。1994年,吴清亮的事业已扩展到金融、银行、电子、百货公司、医院、房地产等300多家公司,并且经营得很成功。但这时候,吴清亮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卖掉大部分公司,将资金回笼,重新集中投入到涂料行业。别人的生意越做越广,他却越做越小。对吴清亮来说,他把涂料当成了一辈子的事业,值得花一生的时间专注做好这件事。如今,立时集团在全亚洲建立了超过47家制造工厂,业务横跨15个国家和地区。

立邦油漆进军中国,全国人都在用80岁成亚洲漆王,无人能撼动

吴清亮很清楚自己的方向,在每一次机会出现时总能牢牢抓住,不断进击。当立时集团的涂料在新加坡已经数一数二时,他又抓住机会,将产品销往中国。1990年,中国跟新加坡建立邦交。远在新加坡的吴清亮无比振奋,他马上被建立邦交四个字吸引到,于是给“Nippon Paint”取了中文名字——“立邦”。1992年12月,立邦涂料(中国)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,“立邦涂料”的品牌和产品正式踏入中国市场。而当时的中国,涂料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。很多人还是用白水泥、白石灰来涂墙,对涂料并不了解。正因为吴清亮的魄力与远见,才使得立邦涂料在中国被应用,并广为人知。如今,每年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都占立时集团总销售收入的6成以上。这都归于一代漆王的坚持与拼搏。

努力,是一种人生逻辑。但这看似简单的道理,却没有多少人能做到。